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大胃楊

第六章 麥片盒裡的風暴 (基因改造農業)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59

升級   6.3%

 樓主| 發表於 2007-5-20 12: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本書的最後一段話

我或許不信教,但我仍從宗教經典中看出許多真理。例如聖保羅在給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中寫道(新約哥林多全書13:1) :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
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在我看來,聖保羅正確宣告了人類的本質。「愛」這個促使我們關心他人的衝動,是我們得以在地球上生存與成功的原因。我相信隨著我們持續深入未知的遺傳學領域,這個衝動會守護我們的未來。「愛」深植於人類的本性中,所以我確信愛人的能力已經刻寫在我們的DNA中,俗世的保羅會說,「愛」是基因送給人類最美好的禮物。如果有一天這些基因可以透過科學變的更加美好,足以消除無謂的仇恨與暴力的話,難道我們會因此變的比較不人性嗎?

《千鈞一髮》電影中所刻畫的情節除了會讓人誤以為我們的未來很悽慘以,這部電影的創作還加了一句宣傳詞,凸顯出對遺傳學知識最深的偏見:「沒有基因可以決定人類的精神!」許多人希望這是真的,而這正是我們社會中巨大的盲點。如果我們能無懼地接受DNA所揭露的真相,就不會再為我們子孫的未來絕望悲嘆了!
總帖子數排名︰59

升級   6.3%

 樓主| 發表於 2007-5-29 19:4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吃基改飼料禽畜 民眾莫明下肚

吃基改飼料禽畜 民眾莫明下肚
〔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基改植物無所不在,以基改飼料飼養的豬、牛、羊與雞、鴨、鵝不少,民眾吃下肚,等於間接攝取基改食物。
農委會坦承,民眾要吃到非基改禽畜產品很難,消保與環保團體認為,至少應比照加工食品清楚標示,才能保障消費者知的權益。
根據農委會統計,我國玉米一年產量四萬多噸,進口量達五百萬噸,九成五來自美國,除二、三十萬噸做為食品加工之用,其他四百八十萬噸做為動物飼料。
黃豆進口量則為二百餘萬噸,同樣以美國為主。美國去年統計,其所種植的玉米有六成是基改作物,黃豆高達九成以上。
農委會解釋,動物飼料是直接把進口玉米粉碎,在飼料中添加六到七成,而黃豆則在提煉植物油後,殘渣才做成動物飼料,約添加一成五到兩成;動物飼料成分大致相同,雖然豬與雞的飼料食用量較多,而牛羊吃草,鴨鵝也會吃水中的生物,但是農民也多少會補充飼料餵食。
農委會坦承進口穀物難標示
農委會說,由於進口的玉米、黃豆未標示是否為基改,因此無從辨別,除非是單獨貨櫃進口非基改產品,否則沒有混到基改作物很難。農委會四年前公告有機畜產品生產規範,當中即要求動物飼料必須非基改,但至今沒有業者申請,飼料成分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基改飼料充斥,官員說,標示基改不如標示非基改來得容易。
產銷履歷也未要求註記
至於即將上路的農產品產銷履歷,農委會也沒有要求產品註記是否為基改飼料,僅說明使用飼料廠商與來源,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認為,光是民眾關心的基改問題都無法瞭解,如何真正落實產銷履歷制度?
農委會強調,至今沒有研究證實吃進基改的禽畜產品會影響人體健康,況且這些飼料會在動物的胃內分解,轉殖基因不可能跑進肉裡。不過,關心基改議題的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說,基改作物量產也不過十年,就像電磁波一樣,到目前為止,對健康影響,仍有科學上的爭議,也不是一時能夠釐清的,應該藉由標示讓民眾選擇。
基改食物對人體影響沒定論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也說,德國曾傳出動物吃了基改飼料發生過敏反應,對人體的影響至今無定論,但長久的後遺症沒人敢保證。歐盟對基改作物的態度相當保守,認為應該「保證無害」才能量產,與美國「必須找到證據才能證實有害」立場不同,也因此歐盟直到一、兩年前才開始核准進口並種植。
台灣還沒核准種植基改作物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目前約有二十一個國家核准種植基改作物,我國玉米與黃豆主要進口國都是基改作物的量產國,台灣目前除試驗性質,尚未正式核准種植。雖然基改作物標榜減少農藥使用,卻也引發生態爭議,北美就出現除草劑也殺不死的「超級雜草」,科學家也擔心因此產生新的有害生物。
農委會農糧署表示,我國並未禁止基改植物種植,只是必須經過田間試驗審核及衛生署的生物安全評估與查驗登記,目前僅有一件通過田間試驗,但未向衛生署提出相關申請,因此基改作物尚不能種植與上市。
至於進口的基改作物必須都提出安全性評估,經衛生署審核才能進口,基改加工食品也必須提出安全性評估報告並標示清楚才能上市。
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所長高清文指出,基改作物大致可分為抗蟲基因與抗除草劑基因,已經有證據顯示,抗除草劑的基改作物,透過基改作物的花粉傳遞,長出環境適應力超強、除草劑也殺不死的超級雜草。
強勢物種 恐危害其他生物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說,基改動植物除會形成強勢的物種,影響其他生物生存外,基改作物也可能對非目標生物危害,國外研究顯示,帝王蛾吃了基改作物的花粉,結果死亡,其他在食物鏈中的昆蟲也可能發生類似的情況。此外,由於轉殖基因,經過土壤、細菌分解,在「大自然實驗室」不斷演變下,會形成新的有害生物,這也是環保與科學界所擔心的。
總帖子數排名︰59

升級   6.3%

 樓主| 發表於 2007-5-31 22:32:17 | 顯示全部樓層

生命科學的進步、競爭、選擇

生命科學的進步、競爭、選擇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一個年輕科學家在英國劍橋的老鷹酒吧,忍不住吐露他及華生發現了「生命的秘密」,這是DNA(去氧核醣核酸)雙螺旋|生命鉸鏈首度公開,當年四月「自然」刊出華生與克瑞克的論文「DNA分子結構」,生命科學從此揭開歷史新頁!

二○○七年五月三十日,全球首度完全解碼的個人基因圖譜正式公開,譜主正是已七十九歲的華生,華生與克瑞克一九六二年獲諾貝爾生醫獎,克瑞克於二○○四年過世。

從發現生命鉸鏈雙螺旋到完成個人基因圖譜,走過五十七年,近年基因工程飛躍進展,是靠電腦及網路,否則,人類生命密碼有三十多億對鹼基,不知何年才能完成。一九九○年展開的人類基因圖譜計畫,十七年後的今天已將個人化、普遍化、商業化。

其實,從華生出書自爆發現DNA學術競爭手段幾近不擇過程,到今天個人基因圖譜的濃濃商業競爭氣息,一種「自私基因」若隱若現在操弄,但自私基因並非一定壞,成就、傳承自我,也是人類文明推手。

基因複製是生命本能,從歷史看,戰爭勝敗,決定了誰的基因能夠大量複製,例如朱元璋,明末就有數十萬子孫,現在帶著他的基因者估計數百萬到一千多萬人;朱元璋常以「誅九族」懲罰政敵,則是把政敵基因都消滅。

從現實看,生命科技是躍升的明星產業,競爭結果將左右國家發展、產業前途、經濟生活,輸了就要落後一個世代。

未來,可能人人有一本個人基因圖譜,除了醫療用途外,倫理更須面對,一,當發現有人的基因圖譜如毛澤東、希特勒、史達林等壞蛋怎麼辦?二,理論上未來人類可以照基因圖譜「訂製」愛因斯坦或莎士比亞,但同樣可訂製希、毛、史大壞蛋。人類的選擇是什麼?(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