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09|回復: 0

美國狒狒移植豬心臟後存活一年多

[複製鏈接]
總帖子數排名︰1

升級   100%

發表於 2014-5-19 10:36: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久前,美國科學家宣佈,一隻狒狒在移植豬的心臟後又存活了一年多。動物器官移植給人體可能很快成為現實,但是,你願意接受一顆豬的心臟嗎?
  設想你的心臟正一天天地衰弱,迫切需要一顆新的替代品。每天,你的家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來自醫院的電話,希望聽到醫生說他們已經找到適合的捐獻者。然後,有一天,等待已久的電話終於到來。激動萬分的你幾乎沒有聽清楚電話線另一頭的醫生在說什麼。有個情況你需要知道,她說,捐獻者並非人類,而是一頭豬。
  以上一幕發生的可能性日益增加。上周,科學家宣佈,一隻狒狒在移植了豬的心臟後又存活了一年多。這項研究由馬利蘭州美國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的穆罕默德·莫胡伊丁醫生領導,進一步證明瞭一些人的預言:動物器官可以用於拯救那些等待器官移植的人。
  然而,這類的手術將引起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的問題是,在未來,究竟什麼才算是完整的人類?如果我們可以移植豬的心臟,那麼還有其他哪些器官可以來自動物?接受非人類器官移植是否會改變人類和動物,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異種器官移植(X enotransplantation)是指將動物組織移植到人類身上,一度被認為是醫學發展的下一個偉大突破,可以徹底解決器官短缺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1682年,荷蘭外科醫生約布·J·範·米克恩報告說,他用狗骨頭碎片修複了一名俄羅斯士兵的頭骨。得知消息後,教會當局大驚失色,下令移除這塊動物骨頭,但是它已經和士兵的頭骨完全地長在了一起,無法摘除。後來,亞歷克西斯·卡雷爾開創的血管縫合技術為1902年的首例真正意義上的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礎,然而,直到上世紀60年代這一領域的研究才取得真正進展。醫生嘗試將靈長類動物的器官移植給人類,取得有限的成功。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移植器官在兩個月內就會衰竭,導致病人死亡,最大的障礙依然是排異反應。乾細胞被認為是解決排異問題的最大希望。現在,更多的研究者傾向認為異種器官移植很快可能成為現實,但未必是以人們所預料的形式。
  移植器官一直供不應求,僅在英國,等待移植的名單上就有8000人,每天平均有3人死去。多種技術試圖解決這個供需嚴重失衡的問題。有的病人被迫移植機械心臟。在瑞典,有病人移植了用乾細胞技術在實驗室內培植的人造喉管,但這一技術目前還只適合喉管、膀胱等構造簡單的器官。用乾細胞培植心臟等複雜器官在短期內還是無法解決的難題,而機械器官通常只能用做真正的移植手術前的短期替代品。異體器官移植是另一種可行的方案。
  豬早已被用作心臟瓣膜的供體。心臟瓣膜控制心臟周圍血液的流動。用於移植給人類的豬心臟瓣膜已經通過化學方法清除了細胞,在移植之後,人類細胞會自然圍繞它生長。然而,對於大多數移植而言,剝除所有的生物活性材料都是不可能的,一顆不會跳動的心臟還有什麼用?
  然而活性材料卻會引發排異反應。人類的免疫系統在識別豬組織之後,判斷為外來物,發動猛烈攻擊。隨著基因改造技術的應用,排斥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一些豬經過了基因改造,不再生產一種叫半乳糖轉移?的豬蛋白,而這種物質正是引起人類免疫系統攻擊的主要原因。
  由於傳染病風險和道德考慮,在今天,靈長類動物已經不再被認為是合適的器官捐獻者。豬已經證明瞭是比猴子更好的捐獻者,至少在狒狒實驗中是如此。豬的心臟在解剖學上與人類心臟相似,攜帶傳染病的危險較小,而且生長迅速,這使得它們成為優秀的替代品。更重要的是,通過改造豬的基因,莫胡伊丁能夠讓狒狒的免疫系統對於移植的異種心臟“視而不見”。兩項基因改造削弱了狒狒免疫細胞將豬心臟判斷為外來入侵物體的能力。第三項基因改造是添加一種能夠生產人類抗凝血劑的基因,幫助應對免疫系統的反應引發的異物周圍凝血反應。這幾項基因改造聯合起來使得移植的異體心臟比之前存活的時間更長。
  雖然心臟等複雜器官的異體移植距離臨床應用還相對遙遠,但研究者認為,他們在少量細胞移植方面已經取得巨大進展。I型糖尿病患者因為免疫系統攻擊胰腺的胰島素細胞而無法控制血糖。多數病人可通過註射胰島素控制病情,但也有少部分進行了胰島素細胞移植。每500位I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人的血糖水平太低,且不可預測,適合這種療法。然而,在英國,等待胰島素細胞移植需要18個月,而且每位患者可以移植的細胞數量有限。一些研究者認為,相比整體器官移植,豬胰島素細胞移植更值得鼓勵。因為糖尿病人註射豬胰島素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還因為患糖尿病的猴子在移植豬胰島素細胞之後又活了一年多的時間。為測試這一理論,人移植豬胰島素細胞的臨床試驗已在紐西蘭展開。此外,還有人建議可以通過移植動物腦細胞來延緩帕金斯等神經退化疾病,還有人建議豬可以成為眼角膜的來源。從技術角度看,這些應用都比移植整個器官更加容易,也更接近現實。
  無論是移植細胞、組織還是器官,當人類能夠普遍移植動物部件,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有一天我們會看到身穿工裝褲的農夫打掃豬圈,豬兒們則幸福地躺在乾草上哼哼。這和今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畢竟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飼養豬,不同的是過去是為了獲得它們的肉,將來則是為了獲得它們體內的器官。一顆可以用於器官移植的豬心臟的價格顯然比它們目前的價格要高很多。
  事實上,可用於人體移植的器官或許將帶動對於動物產品的意外需求。醫學技術———甚至包括最極端的技術———在成本和風險減少之後通常會變得普及。誰能想到原來用於拯救生命的輸血技術會被運動員用來幫助提高紅血球的數量,獲得競技優勢。誰又曾預料到用於幫助在戰爭中毀容計程車兵的面部修複手術會催生出一個龐大的整容產業,幫助富有的顧客們抹掉皺紋和年齡的痕跡?
  我們只能猜測,打破分隔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生物障礙可能導致各種各樣意外的應用。很多人已經羡慕並希望擁有“動物能力”———比如蝙蝠的回聲定位能力、魚類強大的游泳能力,等等。如果可能,很多人願意通過技術獲得這類“超人”的能力。有人甚至通過整容試圖讓自己變得更像動物,比如植入超大的犬牙,給皮膚文上豹紋。不難想像,只要技術可能,必然有運動員選擇給自己換一顆更大、更強、更耐用的動物心臟,在運動生涯結束後,他/她或許又會換回自己原來的心臟。
  更有趣的問題是,當卑微的火腿原料變成了能夠救人性命的超級英雄,是否會改變人類和原來被視為餐桌上的食物的動物關係?當知道你的伯父的胸腔里跳動著一顆豬的心臟,你是否還能夠像從前一樣享用美味的火腿熏肉?我曾向莫胡伊丁提出這個問題,但他拒絕猜測。
  無論如何,對豬進行基因改造,讓它們變成更合適的器官捐獻者顯然讓它們的定義有所改變,從簡單的“食物”朝著“人類的朋友”進了一步。通過表達人類的基因,這些豬器官也被賦予一絲人性,隨著那些導致排異反應的基因被更多地發現,並換成不排斥人類的基因,這種人性化將更強烈。
  也許,在未來某一天,我們甚至會開始繁殖個性化的寵物,以防備突然需要移植心臟、腎臟或肝臟。這一做法聽上去很殘忍,但相比為了獲得匹配的器官組織而給生病的孩子再生一個“兄弟姐妹”,作為“器官農場”的寵物更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培養動物用於提供人體移植器官無疑將改變人類與這些動物的關係,改變“完整”人類的定義。只要傾聽自己心跳的聲音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麼。
  為什麼是豬?
  豬心臟在解剖學上與人類的心臟相似,這隻是它們成為合適捐贈者的原因之一。雖然黑猩猩等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在生物學上與人類更接近,但豬卻是最合適的器官供體。首先是數量問題。相比靈長類動物,豬更容易規模化飼養。其次,靈長類動物在基因上與人類更接近,在器官移植後,它們的疾病更容易實現物種之間的跳躍,傳染給人類。最後,豬的器官與人類器官大小相當。

新聞來源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 台灣群英養豬網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